徐州位于江苏省西北部,地处苏鲁豫皖四省交界,是江苏的“北大门”。现辖2市3县5区,总面积11258平方公里,户籍人口1039万,其中市区面积3037平方公里、人口337万,是汉文化的发祥地、全国重要的综合性交通枢纽、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和发展中的成长型城市。
徐州历史悠久、底蕴厚重。自古为华夏九州之一,有5000多年文明史和2600多年建城史,享有彭祖故国、刘邦故里、项羽故都的美誉。徐州作为政区名称始于西汉,汉武帝元封五年(前106年)设置刺史部十三州,徐州为其中之一。徐州城历史上“三易其址”,设州时治所在郯城,汉末迁至下邳,建安三年(198年)曹操又迁徐州于彭城。徐州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,历史上发生大规模战事600多起,淮海战役的伟大胜利,奠定了新中国成立的重要基石。
徐州文脉深长、人杰地灵。作为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,彭祖文化、两汉文化、军事文化、宗教文化、书画文化等地域文化特色鲜明。徐州是彭祖故国、项羽故都、刘邦故里,汉墓、汉兵马俑、汉画像石“汉代三绝”闻名中外,素有“两汉文化看徐州”的美誉。解忧公主和亲西域,为开创丝绸之路作出重要贡献。徐州还孕育了刘向、刘义庆、刘知己、李可染、马可等文化巨匠,可谓“龙吟虎啸帝王州、人文荟萃古彭城”。
徐州区位优越、交通便捷。自古为交通要冲,古时汴泗交流、黄河前横,京杭大运河傍城而过,明清漕运兴盛一时,素有“五省通衢”之称。今天的徐州,形成了公路、铁路、水路、航空、管道“五通汇流”的交通体系,京沪、陇海两大铁路干线在此交汇,观音机场开通20多条境内外航线,是全国重要的综合交通枢纽。在我国高铁主干网中,徐州是“十字交叉”枢纽,到北京、上海、杭州、西安、武汉等城市高铁车程均为3个小时左右。
徐州山清水秀、生态宜居。徐州是北方少有的山水城市,环城72座山峦、9条河流、7个湖泊,全市林木覆盖率达30.1%、居全省第一,市区绿化覆盖率达43.81%、居全省第二,功能区三类以上水体占比达79%,建成了国家环保模范城市、国家森林城市、国家卫生城市和国家生态园林城市,荣获中国人居环境奖和全国文明城市,“一城青山半城湖”成为城市的靓丽名片。
近年来,我们大力践行新发展理念,全面推动产业转型、城市转型和生态转型,城市发生了脱胎换骨的变化,初步走出了一条具有徐州特色的振兴转型之路。主要经济指标增速持续高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,去年地区生产总值达6606亿元、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达501亿元,分别增长7.7%和5%。一是产业转型。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,坚决推进煤、钢、水泥等行业去产能,大力发展高端装备制造、新能源、新材料、ICT、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,装备制造等8个产业规模均超千亿元,新兴产业占比达到33.5%,三次产业结构比例达8.7:44:47.3,从根本上改变了过去产业结构偏重、单一的状况。二是城市转型。通过大力加强城乡基础设施建设,实施工矿企业退城进区、退二进三,扎实推进棚户区和城中村改造,城市功能显著提升,城区面貌变化巨大,中心城市的集聚辐射力明显增强。去年国务院批复明确了徐州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定位,省委常委会专题研究徐州工作,把建设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纳入全省“1+3”重点功能区战略的独立板块,并出台专门扶持政策意见,徐州发展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战略高度。三是生态转型。有序实施采煤塌陷地和工矿废弃地治理,积极参与江淮生态大走廊建设,持续加强污染治理、绿化造林和园林景观建设,全市森林覆盖率达30.1%、居全省第一,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43.81%、居全省第二,徐州由过去的“一城煤灰半城土”变成“一城青山半城湖”,成功获评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和中国人居环境奖。去年底,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后首次地方调研就来到徐州,对我市振兴转型发展实践给予充分肯定,并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,为徐州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,全市上下倍受鼓舞、倍感激励。
今年以来,我们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,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,全面落实省委最新要求,牢固树立“答卷意识”,以贯彻落实习总书记视察徐州重要指示为主线,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旋律,以建设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为主抓手,抢抓机遇、加快发展,全力保持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,全面提升徐州的产业支撑力、城市承载力、发展竞争力和辐射带动力,开创了“强富美高”新徐州建设的新局面。一是经济增长稳中有进。今年以来,大部分主要经济指标增速继续高于全省。上半年,完成地区生产总值3318.09亿元;1-8月份,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48.93亿元,增长8.6%,其中税占比达81.8%、同比提高10.7个百分点,固定资产投资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分别增长6.8%和9.4%,实际使用外资增长20.1%,进出口和出口总额分别增长72.5%和87.4%、增速均居全省第1位。二是质量效益持续提升。致力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新格局,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、战略性新兴产业和“四新经济”,产业结构调整迈出重大步伐,上半年单位GDP能耗下降21%,服务业增加值占比达46.9%、同比提高1.4个百分点。工业、服务业应税销售收入分别增长10%、28.7%,增幅居全省前列。金融机构本外币存贷款余额分别达到7035.42亿元和4717.32亿元,分别增长10.4%和17.7%,增速均居全省前列。三是城乡建设扎实推进。中心城市建设展开新的布局,截至8月份170项城建重点工程开工率达63%,城市轨道交通、迎宾大道和城东大道高架、徐沛快速通道、金融集聚区、市立一院迁建、一中迁建等重大项目加快实施,观音机场二期扩建项目投入使用,启动棚户区改造837万平方米,城市功能品质持续提升。蓝天保卫战取得阶段性成效,生态文明建设迈上新的台阶,成功摘取“联合国人居奖”桂冠。部署实施乡村振兴战略,产业融合发展、农民集中居住区建设、美丽宜居乡村建设、城乡供水一体化、“四好”农村路等重点工作有序推进。四是发展动能加速转换。成功举办北京、上海、香港等重点招商活动和北京高质量发展恳谈会,洽谈推进投资5亿元和3000万美元以上项目322个,正威新材料产业园、复星生物医药产业园、中建材薄膜电池等百亿元级项目顺利实施,20个省级重大产业项目进展良好。大力推进营商环境建设,持续深化“放管服”改革,着力激发市场主体活力,1-8月工商新登记企业2.99万户、增长19.2%,央视《焦点访谈》报道推广我市“不见面审批”服务做法经验。启动新一轮平台载体建设,区域性大数据中心增加到4个,腾讯运营中心开始运营,获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认定的企业增加到6家。“四新经济”快速成长,快递业、服务外包、工业机器人等新产业保持高速增长。五是人民生活不断改善。在实体经济面临较大困难、关停企业增多的情况下,1-8月新增城镇就业8.3万人。上半年,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8.7%和9%,增速居全省第2位和第6位。深化教育、医疗等重点民生领域改革,为民办实事工程顺利实施,脱贫攻坚有力推进,标本兼治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,加大风险防范化解力度,群众获得感、幸福感、安全感进一步提升。